數字城市是以計算機技術、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,以寬帶網絡為紐帶,運用遙感、全球定位系統、地理信息系統、遙測、仿真-虛擬等技術,對城市進行多分辨率、多尺度、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,即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城市的過去、現狀和未來的全部內容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虛擬實現。
建筑信息化模型(BIM)的英文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,建立起的三維的建筑模型,為建設單位、設計單位、施工單位、監理單位等項目參與方提供相互協調、內部一致的同一平臺。
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基于BIM平臺全過程貫穿
數字孿生技術,最早用于航空航天飛行器的健康維護與保障。中國雄安集團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的建設,F實中建設了什么,空間布局如何,用了什么材料,都會在計算機(數字空間)中同步做出來。比如鋼構件,掃描二維碼就能讀取生產廠家、生產時間、進貨時間、質量報告等全部信息。這樣做的優勢在于,當項目及其數字孿生園區交付后,以后任何地方出故障,比如漏水,物業管理人員直接能在模型中看到管線走向、閥門位置,檢查起來有的放矢。
通過“數字孿生”的建筑鏡像,可以引領從BIM走向CIM(城市智慧模型)的智慧城市規劃管理工作。
數字孿生技術所實現的數字化建筑,雄安森林大數據管理系統所實現的數字化森林,以及“1+2+N”賬戶系統所實現的數字化人,一座實體城市建設的同時,對應鏡像的數字城市也在建設,從而實現數字城市的圖景。